中國鎂行業(yè)競爭激烈,但仍掌控全球供應市場。中國原鎂產量居領先地位,這反映了其國內礦石供應充裕,同時硅鐵&能源(煤,焦炭和電)的成本較低,它們都是高耗能皮江工藝的基礎。
然而,迫于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和政府要求減排的壓力,鎂企業(yè)注入資金,優(yōu)化工藝以降低成本。盡管在鎂供應上,中國可被視為一體,但其產業(yè)內部競爭仍較嚴重。皮江工藝的低投資成本使得省份之間的產能轉移相對容易,但也導致了較大的產能過剩問題。Roskill預計中國原鎂產能在130萬噸,其中只有80-90%在使用中,余下的閑置或者虧損。2012年這種趨勢已經導致中國一較大廠商停產,產業(yè)兼并加劇。
中國存在著競爭和產能過剩問題,不過,青海一家10萬噸產能的電解廠將在2013年啟動,這將進一步改變中國國內的競爭格局。幾家企業(yè)采用新工藝或者現(xiàn)有的電解法或皮江的改進工藝,他們仍然繼續(xù)尋找其他國家的生產機會,特別是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。
然而,隨著市場需求增長,中國鎂占市場的份額將呈穩(wěn)固增長的趨勢,除非上述項目能與中國皮江工藝相抗衡,同時,這些項目在目前及短期內2,500-3,000美元/噸的價格水平下經濟可行。
雖然中國鎂行業(yè)還存在一些問題,但2012年原鎂生產仍由中國掌控,Roskill預計其產量占全球的75%;俄羅斯和美國合在一起占了16%,其他小的比例來自于以色列,哈薩克斯坦,巴西,塞爾維亞和烏克蘭。馬亞西亞和韓國在近年進入市場,但產量很小,這些再加上其他有限的供應量對中國仍繼續(xù)增長的份額產生